亦名“土㕮鱼”,俗称菜花鱼。鱼纲,塘鳢科。体呈亚圆筒形,后部侧扁,最大个体可长达15厘米以上,青黑色,具不规则斑点,头宽扁、口大、牙齿细小但說利,背鳍两个,常栖息于淀山湖滨河边的浅水地段,特别喜在石驳岸、船舫、桥洞等处,水流较急的地方更多,以鱼虾为主食。每年的3-4月为盛期,塘鳢肉嫩刺少,味道鲜美,历来被视作淀山湖春季的名特产,以野生捕捞为唯一途径。
学名“中华绒螯蟹”,软甲纲,弓蟹科。体色褐绿,头胸甲呈方圆形,螯足强大密生线毛,生长迅速,味道鲜美,营养价值高,是享誉国内外市场的水产佳品。河蟹是一种在江河湖泊中生长,河口半咸水或海水中生殖的洄游性动物。幼蟹进人淀山湖后,经过数次脱壳,个体逐渐长大,两年之后性腺成熟,卵满膏腴。淀山湖四周广阔的河江、湖泊水面都有出产,而尤以淀山湖的“清水大闸蟹”最负盛名。这种蟹由于生长在湖水澄清的淀山湖中,吃小鱼、小虾、螺蚬和水草长大,所以生长得健壮肥硕,肉质鲜美。农谚称“西风响,蟹脚痒”,蟹汛前后约百天,霜降时淀山湖东部已经是捕捉旺季,西部则刚刚开始;立冬时,东部已接近尾声而西部正是高潮,所以,境内同时流传着“蟹立冬,影无踪”和“蟹立冬,闹哄哄”的谚语。每逢蟹汛期,江河湖泊渔火闪烁,一派水乡捕蟹忙的景象。
学名青虾,甲壳纲,长臂虾科,体长4-8厘米,水晶透明色,头胸部较粗大。该虾生活于淡水湖、河、池、沼中,喜栖息于水草丛生的缓流中。夏、秋季活动于水域的沿岸浅水处进行摄食和繁殖活动。冬季、初春水温低,水晶虾移向水城较深的地区进行越冬,越冬期间它潜伏在水底石砖、树枝或草丛中,很少摄食活动。水晶虾活动能力弱,仅能在短距离内游动,一般在水底水草或其他固着物上攀缘爬行。捕捞方法有虾笼、虾簖、珠网、拖虾网、射虾网等多种多样。水晶虾营养丰富,含蛋白质高,味道鲜美,是人们最喜爱的上等水产品,经济价值高,市场上供不应求。
亦称湖蚬,蚬子。瓣鳃纲,蚬科。为淡水贝类,壳呈底三角形。成体一般壳长2-4厘米,壳面有粗糙的环肋,质厚而坚硬,湖蚬有黄蚬和黑蚬两种,淀山湖系均有出产。黄蚬多生长在水流较急的地方,黑蚬则多生长在水流较缓的地方。蚬味道鲜美,除鲜食外,蚬肉可制干或冷冻,是深受人们喜爱的小型水产品,也是养殖鱼类、虾、家禽、家畜的天然饲料。1980年开始淀山湖产鲜湖蚬出口到日本。为了保护繁殖和开发湖蚬资源,从1982年开始进行人工养殖,从外地购进幼蚬放养在淀山湖泊中,并制定了保护措施,限制有害生态的渔具渔法作业捕捞,取得了显著的效果。
淀山湖所产银鱼,为太湖短吻银鱼,属小型淡水鱼类,生活在水体上层。口感鲜美,鲜冻或晒干皆宜,畅销国内外。
淀山湖里还生长有白丝鱼、黑鱼、鲫鱼、甲鱼及蚌、螺丝等,是天然的淡水产品基地。
1964年,国务院副总理陈毅视察青浦,途经淀山湖时,写下了《过淀山湖》诗,其中有这样两句“主人船上出佳馔,鱼虾蔬菜鲜而腴”“我愿秋凉再来此,满筐大蟹醉糊涂”,完美诠释了淀山湖物产、水产之富饶,素负盛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