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为建水县的“明星产品”,清新香甜的“阳光玫瑰”葡萄尤为引人注目。早在5月初,全国大部分地区的葡萄还未成熟时,建水县产出的“阳光玫瑰”葡萄就已摆上北京、上海、广东、浙江等地的高端水果货架,每公斤售价百元以上,却依然供不应求。
“为贯彻落实好省委、省政府对红河州的新定位和新要求,建水县将全力打好世界一流‘绿色食品牌’,高质量推动现代化农业发展,让‘阳光玫瑰’葡萄等精品农产品更具核心竞争力。”建水县农业农村局局长王国明信心坚定。
“阳光玫瑰”串起“甜蜜产业链”
进入5月,每天早晨7点前后,建水县南庄镇的果农们就开始在大棚里忙碌起来。在南庄镇,流传着这样一句话——“剪刀一响,黄金万两”。
整个上午,果园门口来来往往聚集了前来收购葡萄的大量客商。“早上采摘,中午运走,下午就能进超市和餐桌。”如今,果农们已经不用为销路犯愁。
一串串晶莹剔透的“阳光玫瑰”葡萄离开了葡萄藤,将会经历怎样的旅程?
运往建水佳果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佳果农业公司)的“阳光玫瑰”葡萄正经历着一场“电商之旅”。
对于公司总经理田野来说,今年显得格外忙碌。5月下旬,他的产品加入了聚划算百亿补贴,整个5月,从佳果农业公司售出的“阳光玫瑰”葡萄日均都在1万斤左右,并且在6月初达到顶峰,日均出货量达到5万斤。
销售端的火热不断拉动生产端“升级”。在佳果农业公司的带动下,当地许多村民成了种植“阳光玫瑰”葡萄的技术骨干,并向其他省市进行了“技术输出”,平均每人每年的收入就有3万元之多。
另一头,运往建水忠祥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的“阳光玫瑰”葡萄则等待着一场“跨国之旅”。
“不久前,我们接到了德国法兰克福6000件‘阳光玫瑰’葡萄的订单,这应该是‘阳光玫瑰’第一次出口欧洲。”公司总经理白杨孟才介绍,为了保证葡萄在运输环节品质不变,公司除了严格筛选果串,也对包装、运输过程进行了创新,纸张包裹、充气包袋、冰袋保鲜都被使用在“阳光玫瑰”葡萄的运输过程中。如今,来自建水的“阳光玫瑰”葡萄已经能在48小时内送至国内的大部分地区,如果一切顺利,甚至能在72小时内抵达德国。
着力打好世界一流“绿色食品牌”,建水不仅从产业规模扩张、产业标准化建设、产品质量安全、农产品营销和品牌创建等方面对葡萄产业进行重点扶持,也在冷链物流、水网路网、科技创新、绿色安全等方面持续发力。
在建水县果蔬冷链物流电商综合枢纽内,分拣中心、仓储、冷库以及冷链物流区、物流中心、电商综合服务中心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。目前,已整合入驻10余家快递物流企业,实现统仓共配,提高物流效率。
种植、分拣、仓储、保鲜、冷链、物流……一粒葡萄串起了一条产业链,建水“阳光玫瑰”葡萄不仅出村进城,还漂洋过海,实现农户与市场的无缝对接。
智慧大棚撑起“现代农业梦”
“精细化、数字化管理也是未来葡萄产业的转型方向。”作为将“阳光玫瑰”葡萄引入建水种植的“第一人”,云南大家农业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(以下简称大家农业公司)董事长许家忠最近几年又有了新动作。
2019年至2020年期间,大家农业公司投资3000多万元建设数字化智能棚,试验种植了一些葡萄新品种,正向数字农业转型,不断探索可复制、可推广的“阳光玫瑰”葡萄种植技术体系。
新建成的300亩双膜大棚就是探索“阳光玫瑰”葡萄数字化发展的试验大棚,棚内安装了许多现代化设施,除了小型机械可以进入作业,还能监控水肥情况、土壤温度、大棚温度等,通过手机就能操控。最重要的是,通过发展数字化大棚,可以全面采集“阳光玫瑰”葡萄的种植数据,形成最优模式进行推广,为规模化种植提供有力技术保障,进一步提升葡萄的品质和安全性。
如今,大家农业公司及加盟户有着面积5000余亩、年产5000吨的葡萄种植基地,被评为云南农业产业“优秀种植企业”和龙头企业、“建水县葡萄农业标准化示范园”,该公司也成为迪士尼“阳光玫瑰”葡萄专供基地。
速度不减,提质并行。“插上‘数字化’农业的翅膀,将进一步助力建水打造全国早熟优质果蔬生产地,以科技提升带动产业提质。”王国明介绍,省委、省政府召开红河现场办公会,为红河州发展把脉定向、谋篇布局,当前,建水县正以打造世界一流“绿色食品牌”为目标,按照“大产业+新主体+新平台”发展思路,全力实施“一二三”行动,持续推进“一县一业、一村一品”示范创建,以葡萄为主导产业,推动高原特色现代农业规模化、绿色化、特色化、品牌化发展,促进传统农业向数字农业转型,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。
“12340”是云南省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官方调查电话,请放心细致接听,客观公正回答问题,切勿挂断、拒接和使用不文明用语,感谢您的支持和配合!